地理信息知识创新领导力高级研修班之四:“技术前沿与工程治理”
发布日期:2025-10-28 来源: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浏览次数: 373 【字号 大 中 小】
2025年10月22日下午,地理信息知识创新领导力高级研修班举办第四场专题讲座,聚焦“技术前沿与工程治理”主题。本次课程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燕琴主持,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杨宏山、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中心主任邹辉东、安徽省测绘局局长、党组书记张和成,以及联合国信息与通信技术办公室人工智能与数据治理专家Tristan Gitman进行授课。
当前,地理空间领域正站在技术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关键节点。面对从单一应用到跨界融合的变革,如何精准把握技术方向、如何驾驭重大工程的复杂性,已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针对以上核心问题,课程围绕技术前沿与工程治理展开,一方面,课程系统解析AI等前沿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智慧城市等核心场景中的落地案例,旨在打通从“技术先进”到“应用有效”的最后一公里,不仅传授知识,更致力于培养学员在技术浪潮中精准甄别与判断的关键能力。另一方面,面对投资巨大、系统复杂的地理空间重大工程,从初期的技术选型、资源协调,到实施中的风险预判与迭代优化,课程重点揭示影响工程成败的关键控制环节,帮助学员建立全周期的风险防控意识与高效协同机制,从而全面提升在复杂工程场景下的决策力与执行力。

图1:杨宏山局长授课
杨宏山围绕地理空间信息知识创新、如何提升行业赋能应用领导力、构建融合创新生态等方面,结合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工作实践展开授课。他指出,提高知识创新应用领导力应坚持目标导向制定前瞻规划,统筹技术、数据、人才等要素实现系统效能,并推动跨界融合,从而构建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创新的发展新格局。他以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工作为例分享领导构建融合创新生态赋能行业应用的探索,通过出台系列文件明确发展方向,构建“一网三基地”业务格局,推动人才结构从单一测绘向多领域拓展,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全面支撑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他提到,当前地理空间信息发展面临跨行业数据流通标准缺失、保密技术与资源采集机制不完善、数据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不足的挑战,未来需建立中国特色数据标准体系,融合人工智能等技术升级服务能力,构建跨行业数据共享机制,完善数据开放与分类?;ぶ贫?,拓展自然资源管理与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培育“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

图2:邹辉东主任授课
邹辉东详细分析了国内外测绘地理信息安全态势,以自动驾驶为例介绍了测绘地理信息赋能自动驾驶的应用探索与实践,并从法律法规、标准建设、技术攻关、学科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与思考。他指出,随着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测绘地理信息已成为重要的战略性数据资源和新型生产要素,在推动产业创新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安全管理挑战。他表示,为统筹发展和安全,我国正逐步构建覆盖智能网联汽车等场景的测绘地理信息全周期安全监管框架,通过完善资质准入、数据存储与出境管理等制度,推动高精度地图在合规前提下支撑产业应用。他强调,面对技术快速演进,还需持续健全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加强智能审图等技术攻关,探索构建多部门协同机制,以提升地理信息数据的安全治理与合规应用水平。

图3:张和成局长授课
张和成以“编码赋能 智管空间——安徽省地理实体身份编码试点的经验与启示”为题进行授课,系统阐述了安徽省地理实体身份编码工作在国家战略导向下的核心价值与实践经验。他指出,构建以地理实体空间身份编码为核心的统一标识体系,有助于推进自然资源“一张图”管理和业务协同。通过建设MA标识节点、开展空间数据治理,并对现有系统进行适度升级,安徽探索形成了“一图、一节点、一平台、N应用”的实施路径。地理实体编码作为新型空间基础设施,在打破数据壁垒、支持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展现出积极价值。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动态更新机制,深化AI技术在数据治理中的应用,更好地发挥编码在跨部门协同和精细治理中的支撑作用,为推进自然资源数字化转型、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图4:Tristan Gitman教授授课
Tristan Gitman结合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授课。他表示人工智能正逐步成为支撑现代治理与全球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价值在于帮助各国提升信息处理与决策能力。当前联合国系统内已形成清晰的AI应用分层:一方面,基础模型已在内部知识管理、政策沟通及多模态地理空间情报等战略层面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在农业灾害评估、作物监测及遥感分析等现实场景中,传统机器学习、CNN及轻量化模型仍占据主导。他强调,构建健全的治理框架与评估体系,是确保AI技术可靠、合规并真正服务于人的关键所在。(文/张钰敏,图/孙云川)